爱上海

当前位置:爱上海 >散文随笔

【散文随笔】《纳袜底》特约作者/张全德

来源:散文随笔作者:时间:2019-08-06 20:01:11手机版

 

人生的路无论长短屈直、平坦坎坷,都要经历,都要始于足下。路要走的轻快、便捷,除体质、负重及脚心的凹凸外,鞋袜的穿着就显得很重要了。鞋的尺寸大小、底的软硬程度、“躺底布”厚薄平整,还有最贴近脚的袜子。

小时候,我觉得穿袜子是大人的事。每年到春节时能得到一双新的棉鞋,夏天有双新的单鞋也是件幸运的事,值得高兴的事了,哪还配得上穿双袜子,那样一年要买多少双才够穿呀!

母亲和大嫂为了一大家子人,整天忙于吃喝拉撒、油盐酱醋外,只要一有空就见她们做着针线活。纳鞋底、做棉衣、套被子,最多的是补衣服、纳袜底,那时家中的女人们从小就学会了做针线活。出嫁多年的大姐到七十年代还为别人做出一手绝活的“嫁衣"红棉袄。二姐从小就用旧线用拃把长的竹针,笨手笨脚地编织成长带子。织了拆、拆了织,后来也就学着织毛衣了。

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,也由于二老的过早离世,我也逐渐地学会了做些简单的针线活。

1970年,我入伍当兵来到部队,缝补浆洗的事也就全靠自己了。摸爬滚打、野营拉练、修路挖渠、收割播种,紧张的军事生活使我们军装磨损严重,如果不出营房,可以称为“破旧不堪”。人民军队历来就有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,缝缝补补在战士们身上是最好的体现。连队设有“百宝箱”,工具齐全,大家最爱光顾。裤腿的膝盖及上衣的肘部磨损最多,就用旧衣料补个补丁,军装虽旧,但补丁完美。

 

部队发的袜子是棉织品,最易磨破,我就试着缝制袜底来延长它的使用寿命。找来结实点的布料用浆糊粘上三层,在阳光下晒干,就成了平整的“靠子”。在靠子上按脚的形状及大小用笔划一圈,再用剪刀剪下来,就是准袜底了。纳袜底是个细活也费时,利用闲暇之余我就一针一线地做起活来。袜子虽然是穿在脚下,藏在鞋里,要想久穿耐用,还是要求针线密集为是。补袜底的工具就是袜楦,也被人称为“补袜板”。找一块木板做成跟准袜底一样的底板,上面粘一块厚厚的“前掌”和高高的“脚后”,中间用一根木杆连接。补袜子的时候,一般是将破袜子套在袜楦上,绷紧以后再打上一个结,这样就可以在上面轻松地缝补袜子了。补的时候,把袜子翻过来,袜底贴上,用线大针眼四周缝好或缝几个点,把底与袜固定,然后沿回周密地缝合一圈就可了。缝合后,把袜子取下翻过来再套上,从前往后沿中线剪开袜底,剪开部分翻向两边贴在帮上,用线沿剪口边与袜帮缝合,这部分也真正地成为袜帮,同时也加厚、加固了原来的帮。做一块半圆形的布料,包在前脸上(脚趾上方),沿边缝合好。整个纳鞋底、上袜底的过程就圆满结束了。

有了补了底的袜子,两双轮换着穿,一双能穿好几个月。穿着这种自制底的袜,吸汗,每天换洗,保护了脚又不臭鞋。穿着这种袜,袜底袜面不换位。战友们看到了穿纳底袜的好处,效仿者不断增加,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得到发扬光大。

浏览: